通讯员张旭东 记者李勤
张俊荣是宜城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诊疗工作27年。在这场全民战“疫”的战场上,他准确研判病情、始终坚守在隔离区病房救治一线,以医者初心书写大爱与担当。
“这个病人很特殊,请尽快隔离、会诊。”1月17日凌晨,张俊荣接诊完一名患者后,结合自己近期在网络上了解到武汉的情况,立即向院长报告,他们科室收治了一例近期去过武汉的病人,患者呼吸困难,CT检查双肺全是感染病灶,疑似武汉最近报道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存在较高的交叉感染风险,建议医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会诊,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和传播。张俊荣的准确研判有效避免了新冠病毒在院内交叉感染,为宜城应对疫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让我上吧,我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1月17日会诊后,张俊荣主动担任这名患者的主治医生。他反复研究患者病情,多次修正诊疗和心理疏导方案。在他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但在一天夜晚,这位危重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直线下降至30%左右,昏迷不醒,呼吸机报警声格外刺耳。张俊荣依据多年临床经验,迅速调整呼吸机参数,调整面罩,让患者深呼吸,不久患者血氧饱和度很快回升,几分钟后患者逐渐清醒,累得汗流浃背的张俊荣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样的事例,发生在张俊荣身上的还有很多。
2月6日宜城市首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时,患者姜某某执意要给他献花。他却说:“这是我的使命。”疫情期间他郑重的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月29日,宜城首例确诊危重患者康复出院。宁夏援宜医疗队队长卢燕曾评价张俊荣:“患者这么危重,能康复出院,张医生了不起”。
在隔离病区,他利用一切机会向宁夏、辽宁援宜医疗队专家请教呼吸机的参数调整及管道护理。有天夜间,当张俊荣检查完呼吸机参数和管道后,准备离开时,下意识一回头,见患者面罩有溢出物,立刻心里一惊:呕吐了,可能导致窒息!他马上和护士一起清理患者口腔,更换面罩,直到患者病情再次稳定才放心离开。
评估病情、调整抗感染药物、计算营养供给、注意电解质平衡、管理出入量等等,张俊荣每一项工作都力求精准到位。有一次在病房处理患者呼吸机时,患有高血压的他突然感到头痛闷热,摔倒在地,同事们闻讯赶来将他扶起,稍事休息后,他转身又返回病房继续工作。
张俊荣的妻子是医院的120护士,在一次转运疑似患者过程中,抬患者上楼而导致急性腰扭伤,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顾。而他愧疚的对妻子说:“我这还有病人,你照顾好自己”。
生命所系,性命相托,这就是他的誓言!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流”,2014年的“禽流感”,每次他都参加了,这就是他践行医者誓言的一种方式!
(编辑:刘毅 责任编辑: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