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刘猴:突出产业扶贫 巩固脱贫成果

记者李勤 周波报道:3月11日,记者在宜城市刘猴镇石河村二组看到,贫困户张长荣一家趁着睛好天气,高兴地忙着采摘、挑选、晾晒香菇。她1万袋香菇喜获丰收,等待疫情过后卖个好价格。

近年来,该镇集聚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发展香菇、樱桃、猕猴桃、石榴等特色产业,积极引导贫困户加入到产业发展中来。张长荣家仅靠几亩薄田养5口人,生活比较困难。2018年,她积极响应镇政府号召,积极行动建大棚,种植夏菇和冬菇共计1万袋。张长荣说,“香菇种植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当年投资当年收益,效益还比较可观,我当年增收两三万元。”

香菇种植给张长荣带来了良好收益,她脱贫致富不忘乡亲,带领刘茂明等周边6家贫困户种植香菇,粉料、加工装袋、蒸香菇袋、冷却、点菌种等每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并统一销售。香菇产业成为了该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门路。2019年底,石河村脱贫出列。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贫困人口不能外出打工。刘猴镇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防止返贫持久战,持续保持政策稳定、持续发力产业扶贫、持续挖掘资产收益,构建脱贫长效机制。

党畈村是刘猴镇一个贫困山村,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4人134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为实现脱贫致富,该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新建樱桃基地6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24亩,苗木基地15亩,发展板粟种植基地21亩,扶持培育农家乐4家,配套建设景区公厕、广场、停车场、游客中心、特色民宿,山旮旯盛开致富花,结出致富果,2019年底全村脱贫。

走进该村猕猴桃基地,笔者看到猕猴桃树开始吐出嫩芽,农民正忙着绑枝。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忠国算了个账,24亩种植3000棵猕猴桃树,去年试挂果成果,今年每棵允许挂20个,仅猕猴桃收入将达10万元,明年达到丰产期,对村集体经济还是很有信心的。

村集体经济发展了,一部分在家的闲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其中贫困人口达14人,带动老百姓一起增加收入。在基地打工的贫困户张开芳说,“农闲时,每年在基地打药、除草、施肥、绑枝、采摘,一年也能挣个四五千元。”

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让贫困村、贫困户成功走上致富路。该镇党委书记杨丽说,“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发展,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力度,鼓足劲想方设法让富民产业再上新台阶,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编辑:刘毅  责任编辑: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