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翠善 罗晋 胡传葆
“您好,请停车登记!”“麻烦打开一下车窗,量一下体温!”这样的话语,王俊辉一天要重复几十遍,这是他在小河镇朱市社区疫情防控卡点值守的第34天。王俊辉是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干警,农历腊月二十七从荆州回到宜城市小河镇以来,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
“赖”出来的工作
疫情防控之初,他作为外地来宜人员,按照社区要求,呆在家里进行自我隔离。慢慢地,通过新闻他了解到疫情越来越严峻,他再也坐不住了。“邹书记,我是党员,向您报到!给我安排任务吧!” 隔离一结束,他就来到朱市社区,找到社区书记邹宗华,主动请缨,强烈要求到防控一线参与值班。“你一年也就回来一次,多陪陪父母,有需要我们会喊你。”社区书记委婉拒绝了他。
2月6日,他又来到社区,准备再找书记说说参与防控的事情。一进门,就看见社区妇女主任赵琴很着急。上前一问,才知道,发放宣传资料正缺人手。“交给我。”说完,他拿起厚厚一叠防控宣传单就往门外走,挨家挨户开始发放, “请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一定不要出门”,非要居民答应了才去下一家。一天下来,他走了一万多步,累计发放100多户300多人次。
自那以后,他就成天“赖”在社区,围着防控工作“打转转”。社区值班缺人,他主动顶上;有群众来咨询问题,他立马上前解答;来了捐赠物资,他撸起袖子就搬运……一来二去,社区书记也被他的“执着”打动了,“路口卡点缺志愿者,你就去那值守吧,不过有句话说在前面,你到时候可别喊苦喊累”。他呵呵一笑,“您放心,疫情不退,我不退!”。
“狠”起来的值守
社区路口卡点设在小朱路上,是连接小河与朱市的主干道,过往车辆众多、人员复杂,管控难度很大。“我一定要为大家守好门”,他心里暗暗想。
2月20日上午10点左右,一辆电动三轮车要过卡点,驾驶三轮车的年轻人声称要去医院看病。 “你这人怎么这么狠啊,就一会儿,五分钟”,年轻人东一句、西一句,就是不拿证明。“没有证明,我不可能放你过去”,王俊辉斩钉截铁。
原来,年轻人在家隔离无聊,想借着看病的由头,出去逛逛“透透气”。“赶紧回去,疫情结束随便你怎么逛,现在我在这,那就是不行!回去之后记得洗手……”在劝返年轻人离开的同时,王俊辉还不忘叮嘱疫情期间做好自身防护。三言两语,年轻人想通了,还萌发了帮忙的念头,“你们还要不要志愿者,我明天就来!”
自2月13日以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雪天气,寒风冻伤了耳朵,口罩在脸上晒出了印记,他每天坚守在卡点,从不间断,累计登记过往各类车辆1200余台次,劝返出行人员50余人。
“亲”起来的服务
3月12日一个91岁的老奶奶来到卡点,说是要去医院买药。“您怎么不戴口罩啊?”王俊辉边看证明边问到。“我有口罩”,说着话,老人拿出一个戴了很久,已经很脏的口罩。考虑到路上车流量大,王俊辉决定为老人去代购。在医院买到药后,王俊辉又跑回家,不顾家人反对,给老人拿了十个口罩,连药带口罩一起给到老人,并细心地给老人换戴好新的口罩,而此时的他,早已满身大汗……。想着老人90高龄,腿脚不方便,王俊辉又联系其家属,让其来卡点接人。在等待期间,王俊辉一直陪着老人,细心叮嘱,在老人被家人接走前,他还在说,“奶奶,你包里有口罩,出门记得戴,要定时换。还有啊,不要自己出门了,有什么事跟家里人说,外面不安全……”
在卡点值守期间,王俊辉不仅是“值守员”,还是“跑腿哥”,为居民联系、代购各类物资200余人次。问他累不累,他总是笑着说“附近的居民都是我的伯伯婶婶,兄弟姐妹,我累一点,他们就安全一点,这笔账怎么算都划得来”。
(编辑:刘毅 责任编辑: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