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勤报道:学以致用,实干为民。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宜城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所盼、企业所急,推动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深化,让发展实绩有温度、治理效能可持续。

住建局工作专班走访居民
石油公司小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60岁以上老人近百人,其中34位行动不便。“爬楼难”成为居民,尤其是“悬空老人”的心头之痛。

“悬空老人”一键直达
“我以前中过风,上下楼非常不方便。自从小区楼栋加装电梯后,实现一键直达,买点米油也方便多了!”石油公司小区73岁居民徐荣国开心地说。
在“四下基层”走访中,党员干部主动“寻访”捕捉到这一普遍性难题。市住建局牵头,会同鄢城街道、龙头街道、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打破常规流程限制,创新开设电梯加装“绿色通道”。
“我们优化程序,提供一站式申报服务,缩短审批时间,协助申领财政补贴,全力推动既有住宅电梯加装。”市住建局副局长何祥刚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竣工投用加装电梯11部,正在施工6部,惠及200余户居民,方便‘悬空老人’安心出行”。
纺织行业是典型的“能耗大户”,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宜城市天舒纺织有限公司对能源供应的稳定性需求与日俱增。“每到夏季用电高峰,我们就担心电力负荷过大导致限电,影响订单交付。” 宜城市天舒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说。

科经局工作专班进企业了解需求
在“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中,市科经局精准识别企业痛点。 “我们与供电、发改等部门沟通协调,将企业纳入供电‘白名单’范畴,保障天舒的夏季生产不断电。” 宜城市科经局副局长万丛丽说。
“白名单”机制不仅确保供电稳定,还带来电价优惠。宜城市天舒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丁佰英说:“现在把企业纳入供电‘白名单’,我们心里踏实多了,不用担心供电问题。同时,电价每度降低3分钱,一个月仅电费就省了3万多元。”
市科经局举一反三,梳理全市重点企业,形成首批12家稳产保供“白名单”企业,并与供电、燃气、环保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护航关键生产要素稳定供应,为企业吃下“定心丸”。
推动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深化。宜城市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紧密结合,推动各部门在解决个案基础上,深挖根源,建章立制,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宜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颖说:“问题是聚力的方向、工作的标靶。我市坚持问需于民,从高质量发展大局着眼,从破解民生痛点入手,领办移民产业农产品综合产业园建设、楼盘办证、加装电梯、学生入学等实事1800多项,有效解决了在住房、教育、交通和经济发展等领域的‘急难愁盼’,以作风建设实际成效换来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