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三桥的梨子个大、皮薄、味甜,每到成熟季节,四川、重庆、宜昌等地的商贩都抢着来定货,根本不愁卖!”8月21日,正在打包装车的村民侯元国高兴地说。
侯元国家里种了4亩梨树,虽然今年收成比往年稍差了一些,但每亩平均也能有一万四、五千元的收入。“今年由于雨水多,梨子普遍减产,往年一亩地差不多能卖到两万元,比种植普通农作物要强很多。”仅种植了4亩梨树,侯元国每年就有六、七万元收入。
像侯元国这样的种梨户,三桥村共有130多家,面积达1000多亩。靠着种梨,村民们的腰包鼓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然而在2014年以前,三桥村村民还都是一门心思种植传统作物,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61户196人。如何走出困境,让群众脱贫致富,成了南营办事处和三桥村干部的难题。
“经过办事处和村两委干部研究商量,决定种植黄花梨,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三桥村支部书记王新安说。
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桥村积极动员群众,将过去发包出去的荒山荒坡收归集体,重新发包实行规模化种植,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多元。同时,建立起“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农户提供肥料、技术、销售等支持,带动更多农户种植黄花梨。
“为了将梨产业发展壮大,我们先后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到三桥村就梨树种植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技术进行讲解培训,组织种植大户到河北、山西等地学习种植经验,引进优良品种,不断提升种植技术和梨的品质。”三桥村书记王新安介绍。
有了技术,种出来的梨子不愁销路,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种梨的村民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有了规模、有了品质,订单也源源不断。2016年,三桥村实现了整体脱贫出列,到2019年,三桥村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人均纯收入达到 18000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如今的三桥村,通过发展梨产业,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庄也越来越美了。“村里产业有了、环境美了,前来采摘的游客也多了,我打算再办个农家乐,把好日子过得更加有滋味。”对今后的生活,侯元国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