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毅通讯员刘珍妮报道:“过去有问题要到社区反映,现在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听诉求,我们的事不出门也能得到解决。”位于宜城市光彩商圈的商户徐林有感而发。这是宜城市人大常委会在该商圈设立的“人大社会建设观察点”运行以来,群众感受到的最大变化。
宜城市光彩商圈地处鄢城街道宋玉社区城郊结合部,共入驻企业71家、商户1066户、住户2495户,有从业人员6200余人,已成为宜城市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建材商贸集聚区。随着商圈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商户各自为营、人员结构复杂等问题日益凸显,商户间纠纷、物业矛盾频发,为商圈治理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今年4月,宜城市人大常委会在光彩商圈探索建立“人大社会建设观察点”,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和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聚焦权益保障、公共安全、“一老一小”等民生热点开展社会观察,主动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汇聚民智、督改民忧,探索出“人大+”多元共治新路径,助力基层治理高效化、现代化。
作为观察点召集人,宋玉社区党委书记尚俊在走访中发现某服装厂歇业欠薪,工人多次讨薪无果,情绪激化。观察点立即启动“面对面交办”程序,积极协调人社部门介入。劳动监察大队3次现场调解,不到1个月就为周某等人追回2万余元薪资,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
针对彩诚工业园原物业卷走17.1万元物业费、18元/吨的高价水费、超额物业费等引发众怒的焦点问题,观察点的观察员们牵头召开业主大会,协调组建商圈“红色物业”,通过水网、电网改造和精简管理人员等多种途径,将物业费降至0.6元/㎡,水费调整为居民用水价3.26元/吨,获得商户广泛支持,一周内即收齐物业费30余万元,助力物业管理工作走上正轨。
“家门口的托管班,既管作业又教烘焙,娃子不玩手机了,我们可以安心做生意了。” 商圈64名中小学生的托管难题,在观察员们的推动下迎刃而解。商圈整合大学生、志愿者、“五老红管家”等资源,开设爱心托管班,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文化娱乐等服务,解决了“夫妻店”无暇照顾孩子的大问题,赢得商户的称赞。
宋玉社区光彩商圈观察点通过建立"收集-交办-督办-反馈"闭环机制,以民生“小切口”撬动治理“大格局”,让基层治理从社区“独唱”变为全民“大合唱”。截至目前,观察员们共累计走访商户500余家次,收集意见建议13类40余条,推动22条减速带、4个广角镜等“小事情”落地,拆除14处破损广告牌,在全市率先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的“智慧政务晓屋”,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多起,真正实现了“小支点”撬动“大治理”的倍增效应。
一审:赵冰倩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
楚贡酒业开启赠美酒助力宜城学子金榜题名活动。
详询0710-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