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群 张玲玲报道:今年6月,宜城市某纺织公司工人李某在操作细纱车时不慎手指挤压受伤。企业负责人及时送医并支付了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但在李某痊愈后,双方在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就业补助金等方面的赔偿问题发生分歧,李某随后向宜城市综治中心申请调解。调解员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的“情理法”交融工作法,仅用一天便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8万元赔偿款在一周内全部支付到位。后李某特向调解人员赠送锦旗表达感谢。
这一案例是宜城市司法局深度融入综治中心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司法行政资源与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职能,组建了由退休老干部组成的“楚都银龄调解团”和由律师、法律工作者及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员构成的“调解专家库”,并派驻至市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室开展工作。目前已成功调解涵盖婚姻家庭、物业纠纷、劳动争议、邻里矛盾等类型纠纷130余件,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宜城市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室主任、市司法局楚都银龄调解团成员赵德志介绍:“人民调解具有群众自治性、便捷性和经济性,能灵活运用人情事理、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化解民间纠纷。”为方便群众,该中心还积极提供法律咨询与法律援助服务,避免群众“多头跑”,真正实现便民利民。面对法律关系复杂的纠纷,调解室充分发挥律师及专业调解员的优势,从法律和行业角度全面梳理矛盾,提出专业调解方案。
自入驻综治中心以来,调解室累计接待群众线下咨询500余人次,受理调解案件138件,成功化解132件,案件类型主要集中在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土地及邻里纠纷等方面。目前,宜城市11个司法所已全部派驻人员常驻镇(街道)综治中心,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并将司法行政工作深度嵌入社区网格体系,在纠纷化解、法治宣传、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管理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下一步,宜城市司法局将继续深化“司法行政+综治”联动机制,进一步优化协作流程、拓展服务领域、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司法行政力量更加精准、高效地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共同绘就基层依法治理新“枫”景。
一审:翟昶宇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
楚贡酒业开启赠美酒助力宜城学子金榜题名活动。
详询0710-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