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波 通讯员王晨曦 黄新月报道:金秋时节,稻浪翻滚,遍地铺金。宜城市55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正式开镰收割。农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全力开展抢收作业,确保稻谷颗粒归仓。
收割水稻
在刘猴镇赵咀、杨湾、石河、胡坪等村庄的稻田里,饱满的金色稻穗压弯了稻秆。多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往复作业,收割、脱粒、秸秆粉碎等流程一气呵成。
站在田埂上的赵咀村三组农民贾明俊满脸喜悦,他今年种植的10亩水稻丰收在望。“今年水稻生长期没受干旱影响,预计亩产可达1800到2000斤,纯收入能超过1万元。”望着金灿灿的稻谷被收割机尽数收入,他高兴地算起了增收账。
颗粒饱满的稻穗
刘猴镇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达6万亩。面对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该镇通过精准储备、科学调度水源,有效保障水稻正常生长。目前,全镇水稻已成熟过半,正集中力量加快收割进度。
“我们组织了19个驻村工作专班,系统梳理本地机械和外地机械信息,同时发动村组干部、种植能人高效协调收割机械到田收割,抢抓有利天气,最大限度提升作业效率,实现‘人停机不停’,全力为秋收保驾护航,确保粮食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刘猴镇镇长余卓伟表示。
脱粒的稻谷装车
宜城市水稻种植面积长年稳定在55万亩左右。近年来,宜城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大力推广优质品种,运用高产高效技术,加强水稻田间管理和病虫监测防控,不断健全完善高标准农田项目在品种推广、成果转化、信息化服务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宜城市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赵咀村水稻收割现场
“面对高温干旱天气,宜城市加强水资源科学调度,通过蓄水、引水、提水、疏通渠道等措施,有力保障了水稻灌溉用水。同时推广高产优质品种,运用合理密植、机械插秧、配方施肥、科学调控水肥等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开展病虫综合防治和‘一喷多促’,成功克服了不利气候影响。”宜城市农业农村局干部章焕焕表示,“目前55.2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预计总产可达34万吨,较上年增加0.4万吨。”
眼下,宜城已有8万亩水稻进入成熟收割期,当地正统筹调配机械和人力,紧锣密鼓抢收快收,确保成熟一块、收割一块。预计9月15日左右将进入大面积收割阶段,全市水稻收割任务可在9月底全面完成。
一审:翟昶宇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
楚贡酒业开启赠美酒助力宜城学子金榜题名活动。
详询0710-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