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宜城农业“十四五”蝶变: 粮稳民富产业兴 乡村振兴谱新篇

【开栏语】五年栉风沐雨,五载砥砺笃行!“十四五”时期,宜城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干作答、以奋进破局,在经济赛道上加速奔跑,在改革浪潮中勇立潮头,在城乡沃野间绘就蝶变画卷,在民生领域书写温暖答卷。为全面、生动展现这段波澜壮阔的奋进历程,即日起,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同步推出《回眸“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专题专栏。我们将带您走进发展一线,用镜头记录城乡拔节生长的动人瞬间,以文字刻写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全方位呈现宜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民生幸福的温暖质感、改革创新的蓬勃锐气。让我们一同回望五年峥嵘、汲取奋进力量,共赴中国式现代化宜城新征程!

记者刘毅 通讯员吴运明报道:“十四五”以来,宜城市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在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产业融合、农村改革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正值冬播时节,初冬的太阳刚刚升起,广袤的田野上冬播一派繁忙。“今年我打算种七八百亩小麦,在农科院和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用先进技术、先进的农业机械进行播种,争取在这个月底把小麦全部种下去。”种植大户王艳涛说。

农业要发展,种业“芯片”是关键。近年来,宜城市立足种业发展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做长产业链条,并引进试种小麦、水稻等新品种,筛选出适合当地发展的好品种进行示范推广,筑牢产业根基,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实行统一管理、规范种植标准,对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进行系统评价,为上级部门优化品种布局、制定发展政策提供可靠支撑。”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徐军介绍道。

农业现代化,重点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近年来,宜城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面积推广“一喷三防”、精准施肥等关键增效技术,推动优质稻种粮一体化、蛋鸭立体笼养等技术入户入田,积极推广先进机械,让广大农户由“会种地”转变为“慧种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种植大户王飞勇说:“我们采用施肥、播种、碾压一体化播种机,效率相当高,一天能播种将近百亩田。”

目前,宜城市机耕总面积达198万亩,机播面积达147万亩,机收面积达183万亩,主要农作物生产中的机械耕整、机械收割等主要环节机械化率达90%,科技赋能农业发展,进一步夯实“宜城粮仓”安全根基。

作为湖北省产粮大县,宜城市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务实举措守好“粮袋子”拎稳“油瓶子”。

“十四五”期间,宜城市先后新建高标准农田25.19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1万亩。通过“以点带面、试点先行”方式,推动小田并大田1.2万多亩,有效提升土地效能,提高经济价值,为村集体和农户增收拓宽渠道。

“十四五”期间,宜城市油菜直播密植再高产技术模式被选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介交流;宜城农特产品“中蟠15号桃”“锦绣桃”在湖北省优质桃评鉴活动中分别摘得金奖、银奖;湖北飘扬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宜城益豚和楚城光大创建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整改通过国家评审;铁湖村、党畈村、胡耳村等入选湖北省2025年度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村名单。

“十四五”期间,宜城市以农业结构优化、产业链条延伸、龙头企业壮大和农产品品牌提升“四大工程”为抓手,以“四项行动”为契机,持续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板桥店红薯产业园、南营移民产业园、金山优质林果基地、醉美莺河文旅等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今年,全市农产品电商销售额预计达9亿元,同比增长8%,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十四五”以来的农业巨变,不仅为宜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让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升级,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一审:赵冰倩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