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记事(28)】聪明的“医修” 抗疫的保障

通讯员王一  姚春艳报道

看过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人都知道:“一休哥”机智聪明,遇到所有问题他都能迎刃而解。如今在宜城抗疫一线,也活跃着这样一群“医修哥”,他们就是宜城市人民医院设备科技术人员。他们不是医生,不是护士,但同样是抗疫战士。 

“设备科么?这里是CT室,64排CT出现了故障,请尽快过来看一下!”

“有我们,请放心!”

2月13日上午十点,接完这急促的电话,设备科主任范辛鑫、王一副主任立马喊上两名工作人员,拎起工具包和常见易损零件,匆匆赶往放疗中心。短短百米路程中,范主任还不忘在手机上查找设备厂家工程师的联系方式。赶到放疗中心时,已有好几位预约的发热门诊患者焦急等待着,CT室主任张春光简要说明故障情况,大家一边听一边走进检测房间。

“范主任,你就只有一副普通医用口罩,来这里检查的都是发热病人、确诊病人和疑似患者呀!”“怕什么,我们现在不接触病人,防护物资那么珍贵,用在我们身上太浪费了!张主任这边每天消毒杀菌都做得仔细,别担心!

”范主任一边宽慰着随行的同事,一边望着已经停摆的64排CT机。身旁的王一副主任递来一顶医用帽和乳胶手套,二人便大步迈进了CT检测室。一行四人开始查找原因、远程指导、拆机维护、排除故障到装机测试,历时三个多小时完成了CT机维修,确保了当天近百人的新冠肺炎病例筛查。 

尚在保修期的64排CT机自引进医院以来,一直由厂家工程师完成保养、维修,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所有在用设备的故障排除和维修重担都压在了设备科10个人肩上。设备多、任务重、故障类型层出不穷,类似CT机的这种紧急维护,几乎每天都上演N次。凭着对电路电极、设备组装程序、运行原理的熟练掌握,他们总能解决一线医护的燃眉之急。他们是医疗设备工程师,是保证防疫设备正常运行的守护者,更是一群抗疫一线的战士。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修哥”团队多次外出采购提取防疫防护医疗设备,保证抗疫一线的设备供给。武汉封城首日,他们就到武汉购得呼吸机5台、心电监护仪17台,并于次日安装交付使用。正月初一,又到襄阳机场提回20台空气消毒机,当天安装完10台。1月28日,率先进入玛丽龙头医院隔离区,根据院感及医疗救治需求,安装各种防疫防护设施,为隔离区开放奠定基础,隔离区开放后,又不断加装各类医疗设备。2月11日,设备科自制简易挂式紫外线消毒灯架10盏,供本院区临床科室室内消毒使用。2月 24日,自制并购得紫外线消毒车若干,保证院区各科日常消毒不留死角……除了采购和安装防疫防控医疗设备,他们还负责社会各界捐赠医疗设备的接收、搬运、安装和维护。疫情防控以来,设备科全体成员放弃休息,坚守岗位,或制作简易消毒设备、或盘点在用设备、或在各科室排除设备故障、或在搬运设备的路上。

很多时候接到设备运达的电话已是下班时间,但只要一个信息发到群里,所有“医修哥”都会准时出现在集合点。

一所医院,两个隔离病区,所有临床医技科室,合计1200多台(件)防疫防护和大型医疗设备,全靠这群“医修哥”。

一线需要制氧机,他们送来;一线需要呼吸机,他们背回;一线需要心电监护仪,他们连夜安装;一线需要消毒设备,他们动手制作。他们没有医生的妙手仁心,没有护士的关怀备至,只有默默为逆行者们送上最锋利的武器,为白衣天使筑起最坚固的防御,让战士们更加一往无前的战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待到山河安澜,杏林春暖,共盼英雄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