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群 杨亚男报道:今年是“八五”普法收官之年。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宜城市将普法与依法治理视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聚焦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法治需求,构建分众化覆盖、精准化滴灌、常态化推进的普法新格局,全力助推法治社会建设。
抓住“关键少数”,打造学法“领头雁”。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定期举办法治讲座、培训及旁听庭审活动,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推进无纸化学法用法及考试平台应用,建立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全市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报告会7场,各单位组织旁听庭审20余次,2500多名领导干部受益,“关键少数”法治意识与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升。
重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撑起法治保护伞。“八五”普法期间,狠抓“法律进校园”,保障法治教学“六落实”,全市90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实现“全覆盖”。法治副校长履行宣传法治思想、开展法治教育等职责,严防校园欺凌、暴力案件。市检察院等责任单位线上线下开展300余场“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增强未成年人法律与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村(社区)居民普法,培育学法用法新风尚。推进“基层普法志愿者”培养工程,培育45名村(社区)法律顾问、2120名“法律明白人”、191名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基层普法志愿者”通过开展法律咨询、运用法律法规调解矛盾纠纷、挨家挨户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让法治精神在乡村扎根。各镇(街道)、市司法局联合文明办开展“移风易俗”普法宣传,让法律知识通过“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集市”走进千家万户;结合当地村容村貌、风土人情打造16个集休闲娱乐和法治宣传于一体的法治文化阵地。村(社区)网格员利用网格微信群推送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小常识,让法律知识融入群众生活。
提升企业经管人员意识,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司法局联合多单位常态化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和“法治体检”行动,已为146家企业“体检”,解决133余个法律问题。创新建立法律顾问“局企共享”模式,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享“法律顾问”,一对一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引导企业通过“12348”法律服务热线、智慧司法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等渠道获取后续支持,多种渠道获取后续支持,推动企业建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管理方式。
下一步,宜城将持续创新普法载体、拓展普法阵地、丰富普法形式,分层分类靶向施策不断提升普法精准度,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