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宜城:重拳整治假劣食品 筑牢“舌尖安全”防线

记者邬玲玲 通讯员胡明慧 杨孟夏报道:食品安全事关群众身体健康。宜城市纪委监委将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纳入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内容,聚焦食品原料污染、知假造假、欺骗误导消费等三类民生痛点开展专项整治,实行“边打击、边规范、边提升”监督治理模式,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市纪委监委对超市食品安全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
“你进的货都有证件吧?”“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都有,我们进货都是索票索证……”近日,宜城市纪检监察干部对小河镇爱乐购超市食品安全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此前,宜城市纪委监委聚焦食用植物油、饮料、调味品等农村消费量大的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和突击抽查,防止出现“三无”“山寨”食品、违规宣称功效等问题。检查中发现:该超市存在销售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食品,市纪委监委立即督促超市对相关商品进行下架、封存及召回,其法定代表人龙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处行政处罚2.3万元。
今年以来,宜城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公安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及11个镇(街道),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细化职责分工,层层压实责任。针对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分散、小作坊小商户多、监管难度大等特点,市纪委监委打出“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突击抽查”三位一体监督组合拳,切实筑牢农村食品安全屏障。
“除了专项检查和突击检查,我们还注重日常巡查,突出源头治理,发挥镇村纪委‘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深入核查原料来源、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等关键环节,从源头防范风险,打通农村食品安全监督‘最后一公里’。”宜城市纪委监委派出第三纪检监察组干部余宗祥介绍。
截至目前,全市共监督检查食品销售主体254家,发现并推动整改风险隐患700余个,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14人,党纪政务处分9人。
宜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宏峰表示:“我们指导11家达标经营店完成‘鄂食安’监管平台标记,实现食品经营在线监测、预警分析、快速处置,有效压缩风险隐藏空间;同时,通过曝光典型案例、畅通举报渠道等方式,强化警示震慑,提高群众食品安全辨识能力和维权意识。”
“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铲除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源头和销售链条,以零容忍态度严惩违纪违法行为,真正让群众买得安心、吃得放心。”宜城市纪委监委派出第三纪检监察组组长杨军说。

一审:向润菡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