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陈飞 李锋 钟军 通讯员彭德芬报道:金秋时节,宜城市汉江两岸的3000余亩菊花迎来盛花期。金丝皇菊、婺源皇菊等品种竞相绽放,连绵的花海如金色织锦,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打卡”,也为当地村民铺就了一条绚丽的增收致富路。

市民在菊花田里拍照打卡
在鄢城街道窑湾社区的菊花种植基地,昔日的荒地如今披上了灿烂的“黄金甲”。田间,游客们穿梭赏花、拍照留念;另一边,村民们正娴熟地采摘菊花,一派产业兴、乡村美的繁忙景象。“在朋友圈看到这片花海,就特地过来看看,金灿灿的菊花让人心情特别舒畅。”前来游玩的市民张泉英说。

石江涛检查菊花质量
种植大户石江涛是当地菊花产业发展的亲历者。去年,他在南营街道龙潭村种植的40亩金丝皇菊收益可观;今年,他进一步在鄢城街道扩种20亩,总面积达60亩。“每亩地可收获鲜花2000多斤,烘干后能制成约200多斤干花,亩均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石江涛介绍,他的基地采用“现采现烘”模式,能最大程度保留菊花的色、香、味,“成品泡出的茶汤清亮,花形完整,口感醇正。”
菊花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周边村民创造大量就近就业的机会。正在基地采摘的村民冯德翠说:“我一天能采近百斤,能挣100多块钱,比外出打工自在多了。”

花农采摘菊花
在刘猴镇,当地通过“村集体牵头+合作社运作”的模式,集中流转2000余亩荒山,规模化发展野菊花种植,并配套建设烘干车间,逐步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如今,这里的菊花产品远销长三角地区,每年为村集体带来近百万元收入。
目前,宜城市的菊花种植已覆盖南营、鄢城、刘猴等多个乡镇,总面积超3000亩,带动200多户农户参与,年产鲜花约150万公斤,综合产值达3000万元。一朵朵小小的菊花,正悄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花”。
宜城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菊花产业布局,强化品牌培育与市场推广,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让菊花产业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一审:翟昶宇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