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科技赋能冬小麦 播种进度超六成

记者刘毅 见习记者吕可晴 通讯员徐军 余红英报道:前期由于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宜城市冬小麦播种进度受阻。连日来,宜城市抢抓晴好天气,大力推行免耕带旋抗湿条播种和无人机飞播等技术,按下冬小麦播种“快进键”。目前,全市小麦播种进度超六成。

抢抓晴好天气播种

11月5日,在郑集镇金铺村一处小麦种植基地,机声隆隆,现场一片繁忙。在襄阳市和宜城市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冬小麦播种正加快推进。

“今年的冬小麦准备种800多亩,在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机械进行播种,提高了播种效率,大概本月底可以把小麦全部种下去。”郑集镇种植大户王艳涛说。

自今年9月起,宜城市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大部分麦地存在土壤偏湿、整地难度大、播期拉长等困难,延缓了冬小麦播种进度。当地迅速调度先进农机,并组织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

“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支持下,我们引进了一批免耕带旋播种机械,在宜城、南漳、襄州、枣阳等地进行示范种植。这个机械最大的特点就是轻简化,通过带状旋耕,让小麦能够在渍害比较重的情况下适时进行播种。”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襄阳试验站站长凌冬说。

专家现场指导播种

据介绍,此项免耕抗湿播种技术可实现旋耕、带状开沟、施肥、播种一体化作业,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等多项工序,有效解决湿烂田块农机无法下地、耽误农时的问题。

宜城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徐军进一步解释了技术原理:“通过‘局部旋耕+免耕条播’结合,在未翻耕的田块上,对播种行进行窄幅旋耕,破碎表层板结土壤和杂草,同步完成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非播种区域保持原状,形成‘带旋播种行+免耕护墒带’的结构,既解决湿田翻耕易黏结、陷机的问题,又能减少土壤扰动并提升抗湿能力。”

今年,宜城市冬小麦计划种植面积68万亩。免耕带旋抗湿条播和无人机飞播等技术的推广使用,显著提升播种效率。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小麦播种面积40多万亩,预计11月底可全面完成播种任务。

徐军表示,下一步,宜城市将在襄阳市农科院的支持下,引进推广小麦免耕带旋抗湿种肥一体机,并组织操作人员开展培训,确保机械快速投入使用,助力完成小麦秋播生产,为粮食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一审:翟昶宇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