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郑潘 张尚东 李明磊 见习记者郑壹丹 通讯员李方方报道:冬月时节,孔湾镇田间一片青翠,历经初霜的白菜迎来丰产,也映照出当地特色产业的蓬勃生机。

孔湾白菜丰产
11月11日,记者在孔湾镇看到,一片片因霜降之后而愈显青翠的白菜,构成冬日里最动人的丰产图景。“今年我镇白菜种植面积1万多亩,涵盖‘玲珑黄’‘千腾大锦’等品种,年产量约5万吨,年产值稳定在3000万元以上。”孔湾镇副镇长张念站在田埂上介绍。如今,该镇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串联5家蔬菜企业、6家合作社与50多个种植大户,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产销体系,白菜不仅销往北京、广州等城市,更通过订单模式远销韩国。孔湾白菜也已从地方的“土特产”,成为驱动一方经济的“大产业”。

丰产的喜悦
今年孔湾镇的菜农们还体验了一把“价涨效增”的好年景。宜城市孔湾镇秋喜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磊算了一笔账:“今年我种植了1360多亩白菜,亩产约12000斤,产量较往年略有下降,但出货价却达到每斤8毛钱,是往年的4倍,每亩净利润约7000元。”效益不减反增,这让蔡磊的脸上溢满笑容。
产业兴旺最终要惠及农民。秋喜合作社带动周边100多户村民种植白菜,并提供100多个长期务工岗位。“我们合作社每年给村民发放工资120到150万元。”蔡磊说。这笔收入,对于许多农村家庭而言,是家庭开支的重要支撑。
村民罗志锐也是受益者之一。“我们家里跟着合作社种了两亩多白菜,农闲时就在合作社打工,一天能挣200多块钱。”她盘算着今年的收成,“这样下来,一年光种白菜这块的收入就有2万多块钱。”罗志锐表示,在家门口就能稳定挣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孔湾白菜产业的发展,不仅壮大了合作社,更实实在在地充实着群众的“钱袋子”。从白菜产业的蓝图到村民脸上的笑容,孔湾白菜正成为宜城乡村振兴路上的一张“金色名片”。
一审:翟昶宇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