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司法局:“法治+文明”双轮驱动 赋能精神文明建设

通讯员杨嫣然 郭秋洁报道:今年以来,宜城市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以“法治护航文明、文明滋养法治”为主线,“法治+文明”双轮驱动,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与机关党建、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保障深度融合,在精神文明赛道上跑出法治“加速度”。

强化“文明+党建”,以党建红引领文明风。今年以来,该局以开展“大思政课”宣传宣讲为契机,推动司法行政系统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三大精神”,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以专题学习会的形式,扎实开展全国政法英模先进事迹集中学习,通过深学英模事迹、细悟英模精神,推动榜样精神转化为全员履职尽责的内在动力,让英模精神在单位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深化“文明+普法”,让法治声传递文明理。为了让法治精神与文明理念同频共振,该局推出“靶向式”宣传模式,将社区居民、学生、企业作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与法治建设结合的重点群体,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创新推出“汇演式”“体验式”法治课堂,推出“法治体检”专项服务,开展“移风易俗”普法宣传,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此外,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法治文明云阵地”,让法治文明理念通过“指尖传播”走进千家万户。今年以来,市司法局共组织“八五”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开展“法律七进”活动30余场,推送法治信息、新闻300余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3000余册,受教育群众达3500余人。

优化“文明+社矫”,用精准策涵养文明质。市司法局将现代法治理念与传统德治智慧相融合,以精准矫治重塑文明素养。聚焦矫正对象在文明习惯养成、社会责任认知等方面的薄弱点,开展多元化教育课堂,课堂内容涵盖优秀文化、思想政治、法律法规、劳动奉献等多个方面。同时,联合社区、志愿者团队为矫正对象提供文明引导帮扶,在解决其就业、生活困难的同时,引导其主动融入社区文明创建。通过一系列精准化管理与服务,提升矫正对象的文明意识,实现个人文明素养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双向促进。

下一步,市司法局将持续深化“法治+文明”融合路径,不断创新“文明+党建”活动形式,打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优化个性化矫正方案,三大板块协同发力,持续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司法行政动能。

一审:赵冰倩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