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张萍萍报道:11月7日,宜城市卫生健康局组织召开2025年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医选岗安置会议。7名定向培养毕业生依据在校综合成绩排序,依次自主选定服务岗位,正式投身农村医疗卫生一线。这标志着宜城市在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工程上迈出坚实步伐,为夯实乡村健康根基注入新鲜血液。
近年来,宜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村医队伍建设作为健康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聚焦“源头培养、精准安置、待遇保障、能力提升”四个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基层医疗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干不好”的难题。
自2016年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以来,宜城市已累计培养大专学历大学生村医82名,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5名,多渠道拓宽人才来源,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稳步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目标。
为确保大学生村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市财政按村级副职标准落实待遇保障,除基本薪酬外,每人每年发放工作补助2.8万元,配套养老保险补贴1500元、人员经费3600元,确保其年人均收入稳定在3.3万元以上。2024年,全市专项招聘10名大学生村医,全面推行“乡聘村用”管理机制,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在本次选岗会上,相关部门现场解读政策,进一步增强青年医务工作者扎根基层的信心与决心。
市卫健局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通过集中培训、线上学习、乡镇卫生院月度带教、外派进修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村医业务能力提升行动,不断提升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切实筑牢农村健康“第一道防线”。
目前,全市380名在岗村医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33.42%,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者超过20%,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基层医疗队伍必将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加坚实的力量。
一审:赵冰倩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
